面對新冠肺炎疫情,經濟形勢變得復雜,福建青拓集團卻實現了逆勢增長。今年1至5月,產值468.86億元,同比增長12.1%;用電量21.14億度,同比增長6.8%。
“疫情是危機,也蘊含機遇。”青拓集團副總裁、青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玉泉說,逆勢增長,得益于產業鏈的合理布局、有效的復工復產舉措以及強大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。
走進青拓集團展廳,產品琳瑯滿目。該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劉永清介紹,2008年以來,青拓集團在灣塢半島冶金新材料產業園建設的系列項目,總投資超200億元,現已形成年產鎳鐵180萬噸、不銹鋼粗鋼470萬噸、不銹鋼熱軋鋼卷380萬噸、不銹鋼冷軋板帶220萬噸、不銹鋼棒材50萬噸、不銹鋼無縫管材20萬噸、不銹鋼高速線材90萬噸、不銹鋼型材40萬噸的生產能力,成為全球最大、最具競爭力的科技領先全產業鏈不銹鋼跨國企業集團。
得益于全產業鏈的優勢,盡管在疫情之下,青拓集團仍舊迅速復工復產達產。“2019年集團在職員工14323人,留廠連續生產7781人,春節返鄉人員共6542人,目前已全部返廠,復工率達100%,加上招聘人員現有工人14891人。”劉永清告訴記者,這樣的復工復產速度,既離不開集團充足的訂單,也離不開“早部署、精準防、快應對、穩生產”的有效防控舉措。
逆勢增長,離不開科技助力。“青拓集團在國內率先采用的RKEF鎳合金生產工藝以及全球獨創并獲得國家專利的‘RKEF與AOD爐雙聯法’不銹鋼冶煉工藝,與傳統的不銹鋼冶煉工藝相比,噸鎳鐵水能耗約減少了30%,噸鋼能耗約減少了50%,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應。”站在展板前,劉永清如數家珍,2015年,青拓集團投資7000多萬元建立了青拓冶金新材料研究院,并引進業內頂尖研究人員,專業從事不銹鋼工藝改進、新產品開發及應用,目前已擁有核心專利203項。這之中,相當部分核心專利還打破了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。
“比如,筆尖鋼是生產圓珠筆的核心材料,但長期以來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。”劉永清告訴記者,從2018年10月至今,青拓集團筆尖鋼研發團隊堅持不懈搞科研,成功解決了筆尖鋼切削性、耐腐蝕性和耐磨性三大難點,自主研發出筆尖鋼產品。自今年5月份開始批量生產筆尖鋼并供應客戶使用后,各方反饋性能良好,目前已與多家企業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。
當前,境外疫情擴散蔓延,給企業的復工復產帶來較大沖擊,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帶來困難和挑戰。如何在保生產的同時,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,成為青拓集團思考的又一問題。
周玉泉說,青拓集團相當部分員工來自貧困地區,最重要的就是確保他們有穩定的收入。“以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湖北為例,集團共有1221名湖北籍員工,集團對他們的關愛體現在方方面面:春節探親返鄉員工居家隔離期間,發放基本工資;在公司隔離期間,計產人員發放工資的70%,計時人員發放工資的100%。”“我3個月沒上班,還加薪……”29歲的汪婷高興卻又不解。疫情期間,汪婷在武漢家中呆了3個月,一返崗,就接到工資上漲500元的通知。面對不解,部門負責人解釋說,“你沒上班是因為疫情。我們是根據你多年來的工作表現和公司相關規定給予調薪的。”
青拓集團所在的寧德,還有部分家庭尚未脫貧。依托青山慈善基金會,青拓集團在該地積極開展“助學、助醫、助困、救災”等一系列慈善活動,共支出1929.4萬元,救助8182人次。
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屏峰村的碩士生胡美靈告訴記者,她的父親、母親身體不好,家庭收入微薄,學費成了她求學路上的最大難題。在政府的幫助下,2017年起,胡美靈得到了青山慈善基金會每年5000元、連續3年的助學補助,今年,該基金會將繼續給予資助,直到她完成學業。“青山慈善基金會的助學行動,為我家減輕了很多的負擔。我會好好讀完博士,在努力改善家庭生活條件的同時,發揚慈善精神,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”胡美靈說。
為解決疫情影響下貧困戶的收入難題,青拓集團還積極發力消費扶貧。今年3月以來,該集團先后向福安市范坑鄉的貧困戶采購300只鵝,金額達5.4萬元;同時還拿出100萬元,采購下黨鄉的茶葉。
——轉自《中華工商時報》記者 余鳳瓊